400-9609-559在數字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,教育正迎來一場深刻的變革。人工智能如何與語言教學融合?如何在傳統課堂中激發學生的思辨能力?近日,上海田家炳中學成功舉辦了“AI與英語教學融合實踐”展示交流活動,為這一問題提供了生動而有力的回答。本次活動邀請了上海市英語教研員湯青老師、靜安區英語教研員湯華和余雯老師,以及多所兄弟學校的英語教師共同參與,現場氣氛熱烈,思想碰撞不斷。
活動由學校教學處高中部主任邵莉老師主持。她表示,此次展示不僅是一次教學實踐的分享,更是對“AI+教育”深度融合路徑的一次積極探索。
一、課堂觀摩:AI賦能下的思辨課堂初探
首先,與會教師共同觀摩了由高中英語教師呂錚執教的高三視聽說課《AI: Blessing or Curse?》。本節課圍繞人工智能這一前沿話題,通過視頻引導、任務驅動和小組辯論等多種教學策略,激發學生主動思考與表達。
課堂上,學生們借助AI工具進行信息檢索、觀點整合,并在真實語境中展開辯論,展現了良好的英語語言能力和批判性思維。整節課結構緊湊、互動頻繁,充分體現了AI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在激發學生潛能、提升課堂效率方面的巨大潛力。
呂老師在課后分享中提到,本節課的設計核心是通過英語學習引導學生形成辯證思維。她將課堂分為“觀看前—觀看中—觀看后”三個階段,層層遞進,逐步深化學生的認知與表達能力。同時,她也坦言,在實際教學中仍需進一步優化任務設計與AI工具的使用節奏,以更好地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。
二、教研組匯報:AI賦能下的多元探索
隨后,高中英語教研組組長盧海燕老師從四個方面系統介紹了本教研組在AI賦能英語教學方面的實踐成果:
課程建設:教研組積極開發校本教材,構建了“英語戲劇”、“跨文化視角”、“學術英語”等特色課程體系,拓展學生的語言應用空間,提升文化自信。
教師發展:通過“三定”集體備課和“微教研”等方式,促進教師專業成長,推動教學從“單兵作戰”走向“團隊協作”,提升整體教學質量。
學生活動:設計“課堂微舞臺”與“課后大舞臺”相結合的活動體系,將英語學習從課堂延伸至舞臺,讓學生在真實語境中提升語言運用能力與綜合素養。
AI技術應用:積極探索AI在教學中的多維應用,涵蓋資源生成、個性化練習、智能批改(特別是寫作)、課堂輔助及學習路徑規劃等方面,構建人機協同的新型教學模式,提升教學效率并促進學生思維發展。
三、同行評議:凝聚共識,共促發展
在點評環節,來自兄弟學校的教師代表對本次展示課給予了高度評價。他們一致認為,本節課在AI工具的使用上具有較強的示范性,特別是在任務型教學與思維訓練的結合方面,為一線教師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。
同時,教師們也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,例如在技術應用過程中應更加注重學生差異化的學習需求,合理控制課堂節奏,以確保AI工具的使用不喧賓奪主,真正服務于教學目標。
四、專家點評:立足素養,著眼未來
最后,上海市英語教研員湯青老師對公開課進行了專業點評。她指出,本節課圍繞人工智能這一熱點話題,設計了層次分明的教學活動,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,逐步引導其進行信息捕捉、整合與表達,體現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落實。
湯老師特別表揚了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信表現與邏輯表達,認為這是教師在教學中注重思維訓練和語言實踐的結果。她強調,AI技術的引入應服務于教學本質,而不是替代教師的角色。未來,應在保持任務驅動、情境創設等教學理念的基礎上,進一步探索AI在個性化學習路徑設計中的潛力。
免責聲明: 1. 為方便家長更好的閱讀和理解,該頁面關于學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學校視角,描述中涉及的“我”、“我們”、“我校”等第一人稱指代學校本身。并不代表遠播公司或其觀點;2. 此網頁內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參考,來源于網絡公開內容,具體以學校官方發布為主;3. 若素材有侵權或其他問題,請聯系我們:2787266480@qq.com。